「新闻发布会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天津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
「新闻发布会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天津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
「新闻发布会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天津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6月27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(jǔxíng)2025年天津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。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军武,市应急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勇,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立义,市气象局副局长孙治贵出席,介绍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的有关情况(qíngkuàng),并(bìng)回答记者(jìzhě)关心的问题。
张军武介绍:今年秋天,上合组织峰会将在(zài)我(wǒ)市举办,峰会举办时间正值我市汛期,各方高度关注,确保汛期安全意义重大。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强化风险意识和(hé)底线思维,在防汛(fángxùn)备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下面我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,介绍一下今年天津市的(de)防汛形势及有关工作情况。
近年来,强对流天气引发的(de)局地(júdì)强降雨呈现极端性强、致灾风险高的特点,我市(wǒshì)境内地势低洼,极易受(shòu)降雨影响出现积水和内涝;同时,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,是众多河流入海的汇合地,上游来水从北(cóngběi)、西、南三面向我市汇集,如果把海河流域比作一个(yígè)漏斗,那么天津就位于斗柄,一旦上游发生洪水,就容易引发我市洪涝灾害。因此,我市防汛(fángxùn)工作既要关注本市的降雨过程,还要关注上游的降雨和客水入境情况。
天津市的(de)汛期是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,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%,其中七月(qīyuè)中下旬(zhōngxiàxún)到八月上中旬是主汛期,几乎每年主汛期的这段时间,都会有多次(cì)集中的降雨过程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(tóngqī)偏多二至三成,短时(duǎnshí)强降水、雷雨大风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,气象灾害影响偏重。今年1至4月,全市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,5月份开始显著增多,全市共出现4次明显降雨过程,且雨量分布不均,局地性、分散性、极端性特征明显。前期(qiánqī),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全市各区各部门聚焦防汛风险,超前谋划、聚力(jùlì)攻坚,从“防、减、救”全链条做好了应对准备(zhǔnbèi)。
一是(yīshì)责任上肩。调整充实(chōngshí)市—区—街镇三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责任人858名,落实“四防”重要点位责任人950名、村长3554名、乡村“锣长”7516名,共计12878名,织密属地、工程、点位“三位一体”责任网,通过(tōngguò)组织应急(yìngjí)演练、开展专题培训(péixùn)、下发任务手册,全面增强各级防汛责任人实战能力。
二是预案升级。我们(wǒmen)深入复盘(fùpán)总结海河“23・7”流域性特大洪水(hóngshuǐ)应对成功经验,启动预案体系重构工作,修订(xiūdìng)《天津市(tiānjīnshì)防汛抗旱(kànghàn)应急预案》,补齐超标洪水、极端强降雨内涝、群众转移等领域的预案短板,制定《重点河段防汛物资保障方案》,会同水务、财政部门印发《天津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办法》,形成全市“平战结合、常非一体”的防汛预案体系。
三是隐患销号。聚焦(jùjiāo)防汛关键区域、重点部位,通过市防指(shìfángzhǐ)分区包片督查、市防办“四(sì)不两直”检查、各区各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,多轮次开展防汛工作检查,累计出动(chūdòng)1.8万余人次,排查重点部位3.2万余处,发现问题310项,汛前已全部(quánbù)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,确保隐患动态清零,不留“后遗症”。
四是协同联动。与京冀两省市深化雨水(yǔshuǐ)情共享、抢险救援协同、信息平台互通机制,进一步提升流域联防联控合力。提前与天津警备区对接部队及基干民兵8930人,落实(luòshí)驻津央企、水务、消防(xiāofáng)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147支3180人,指导各区(gèqū)组建区、街镇(jiēzhèn)、村居抢险力量10万余人,构建区级快速处置、市级统筹支援的协同作战模式,全面增强防汛抢险能力(nénglì)。
五是(wǔshì)物资(wùzī)前置。落实216个品种、价值7.18亿元的防汛物资装备,强化(huà)操作培训演练,确保形成战斗力;新购置指挥车16辆,无人机(wúrénjī)74架,卫星电话、北斗终端等应急通信设备5923台(套),提前布防市、区、街镇三级指挥机构和重点危险(wēixiǎn)村,开展常态化通信装备联通测试,确保应急状态下至少有一种通信渠道畅通。
六是数据融合。初步(chūbù)建成“应急管理一张图”防汛专题指挥系统,梳理全市1052处(chù)防汛重点点位,接入、建设1401个视频监控,集成1435处雨水情监测站(jiāncèzhàn)点,布设391处会议终端,积极搭建态势监测、点位巡视、会商调度(diàodù)、叫应反馈(fǎnkuì)、通信保障、物资统筹、力量调派等多维(duōwéi)一体的立体化、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,全面提升“日常值守”监测预警和“战时应对”调度指挥能力。
当前,我市已进入汛期,我们将立足“防大、防猛、防极端”,加强统筹协调(xiétiáo),狠抓措施落实,确保我市防汛(fángxùn)安全。
一是强化监测预警。会同气象、水务、规划资源等部门加密(jiāmì)与国家部委、京冀两地的信息共享,提升灾害性天气、流域性洪水研判分析(fēnxī)、预测预报(yùbào)能力,为各区各部门防范应对提供决策支撑,为抢险救援、群众避险预留(yùliú)行动时间。
二是加强督导检查。坚持(jiānchí)“汛期不结束、检查不止步”,会同各区各部门,不断加大本辖区、本系统、本行业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力度,抓紧补齐(bǔqí)短板(duǎnbǎn)弱项,坚决防范风险升级。市防办将不间断抽查隐患查改完成和安全度汛(dùxùn)措施落实情况,夯实防汛风险防控长效机制。
三是积极应(yīng)对汛情。汛期(xùnqī),全市各区各部门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(hé)领导带班制度,市防办会同气象、水务、规划资源等部门坚持每周常态化会商,遇到天气变化加密会商,精准发布预警响应和风险提示,严格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,一旦发现灾险情,迅速响应,协同、高效实施抢险救援(jiùyuán)和应急(yìngjí)处置,切实保障全市人民平安度汛(dùxùn)。
6月27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举行(jǔxíng)2025年天津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。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军武,市应急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勇,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立义,市气象局副局长孙治贵出席,介绍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的有关情况(qíngkuàng),并(bìng)回答记者(jìzhě)关心的问题。
张军武介绍:今年秋天,上合组织峰会将在(zài)我(wǒ)市举办,峰会举办时间正值我市汛期,各方高度关注,确保汛期安全意义重大。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强化风险意识和(hé)底线思维,在防汛(fángxùn)备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下面我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,介绍一下今年天津市的(de)防汛形势及有关工作情况。
近年来,强对流天气引发的(de)局地(júdì)强降雨呈现极端性强、致灾风险高的特点,我市(wǒshì)境内地势低洼,极易受(shòu)降雨影响出现积水和内涝;同时,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,是众多河流入海的汇合地,上游来水从北(cóngběi)、西、南三面向我市汇集,如果把海河流域比作一个(yígè)漏斗,那么天津就位于斗柄,一旦上游发生洪水,就容易引发我市洪涝灾害。因此,我市防汛(fángxùn)工作既要关注本市的降雨过程,还要关注上游的降雨和客水入境情况。
天津市的(de)汛期是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,汛期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%,其中七月(qīyuè)中下旬(zhōngxiàxún)到八月上中旬是主汛期,几乎每年主汛期的这段时间,都会有多次(cì)集中的降雨过程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今年汛期我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(tóngqī)偏多二至三成,短时(duǎnshí)强降水、雷雨大风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,气象灾害影响偏重。今年1至4月,全市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,5月份开始显著增多,全市共出现4次明显降雨过程,且雨量分布不均,局地性、分散性、极端性特征明显。前期(qiánqī),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全市各区各部门聚焦防汛风险,超前谋划、聚力(jùlì)攻坚,从“防、减、救”全链条做好了应对准备(zhǔnbèi)。
一是(yīshì)责任上肩。调整充实(chōngshí)市—区—街镇三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责任人858名,落实“四防”重要点位责任人950名、村长3554名、乡村“锣长”7516名,共计12878名,织密属地、工程、点位“三位一体”责任网,通过(tōngguò)组织应急(yìngjí)演练、开展专题培训(péixùn)、下发任务手册,全面增强各级防汛责任人实战能力。
二是预案升级。我们(wǒmen)深入复盘(fùpán)总结海河“23・7”流域性特大洪水(hóngshuǐ)应对成功经验,启动预案体系重构工作,修订(xiūdìng)《天津市(tiānjīnshì)防汛抗旱(kànghàn)应急预案》,补齐超标洪水、极端强降雨内涝、群众转移等领域的预案短板,制定《重点河段防汛物资保障方案》,会同水务、财政部门印发《天津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办法》,形成全市“平战结合、常非一体”的防汛预案体系。
三是隐患销号。聚焦(jùjiāo)防汛关键区域、重点部位,通过市防指(shìfángzhǐ)分区包片督查、市防办“四(sì)不两直”检查、各区各单位自查等多种形式,多轮次开展防汛工作检查,累计出动(chūdòng)1.8万余人次,排查重点部位3.2万余处,发现问题310项,汛前已全部(quánbù)整改或落实安全度汛措施,确保隐患动态清零,不留“后遗症”。
四是协同联动。与京冀两省市深化雨水(yǔshuǐ)情共享、抢险救援协同、信息平台互通机制,进一步提升流域联防联控合力。提前与天津警备区对接部队及基干民兵8930人,落实(luòshí)驻津央企、水务、消防(xiāofáng)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147支3180人,指导各区(gèqū)组建区、街镇(jiēzhèn)、村居抢险力量10万余人,构建区级快速处置、市级统筹支援的协同作战模式,全面增强防汛抢险能力(nénglì)。
五是(wǔshì)物资(wùzī)前置。落实216个品种、价值7.18亿元的防汛物资装备,强化(huà)操作培训演练,确保形成战斗力;新购置指挥车16辆,无人机(wúrénjī)74架,卫星电话、北斗终端等应急通信设备5923台(套),提前布防市、区、街镇三级指挥机构和重点危险(wēixiǎn)村,开展常态化通信装备联通测试,确保应急状态下至少有一种通信渠道畅通。
六是数据融合。初步(chūbù)建成“应急管理一张图”防汛专题指挥系统,梳理全市1052处(chù)防汛重点点位,接入、建设1401个视频监控,集成1435处雨水情监测站(jiāncèzhàn)点,布设391处会议终端,积极搭建态势监测、点位巡视、会商调度(diàodù)、叫应反馈(fǎnkuì)、通信保障、物资统筹、力量调派等多维(duōwéi)一体的立体化、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,全面提升“日常值守”监测预警和“战时应对”调度指挥能力。
当前,我市已进入汛期,我们将立足“防大、防猛、防极端”,加强统筹协调(xiétiáo),狠抓措施落实,确保我市防汛(fángxùn)安全。
一是强化监测预警。会同气象、水务、规划资源等部门加密(jiāmì)与国家部委、京冀两地的信息共享,提升灾害性天气、流域性洪水研判分析(fēnxī)、预测预报(yùbào)能力,为各区各部门防范应对提供决策支撑,为抢险救援、群众避险预留(yùliú)行动时间。
二是加强督导检查。坚持(jiānchí)“汛期不结束、检查不止步”,会同各区各部门,不断加大本辖区、本系统、本行业防汛隐患排查整改力度,抓紧补齐(bǔqí)短板(duǎnbǎn)弱项,坚决防范风险升级。市防办将不间断抽查隐患查改完成和安全度汛(dùxùn)措施落实情况,夯实防汛风险防控长效机制。
三是积极应(yīng)对汛情。汛期(xùnqī),全市各区各部门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(hé)领导带班制度,市防办会同气象、水务、规划资源等部门坚持每周常态化会商,遇到天气变化加密会商,精准发布预警响应和风险提示,严格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预警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,一旦发现灾险情,迅速响应,协同、高效实施抢险救援(jiùyuán)和应急(yìngjí)处置,切实保障全市人民平安度汛(dùxùn)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